当前位置:

绿色物流:物流发展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admin 2025-07-04 195 0

物流发展的趋势

经过数十年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稳坐世界物流大国的宝座,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物流市场的繁荣、物流技术的革新、物流成本的降低以及物流人才的涌现等多方面指标均可得到有力印证。
023年,中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4.4%,这一比例凸显了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物流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已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议题。从市场发展视角来看,物流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其发展模式正逐步从过去较为粗犷的管理模式,向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转变。
1)用户需求愈发精准,个性化定制渐成新常态;
2)随着用户需求的日益精准,他们对物流服务的期待也水涨船高。特别是准时性、准确性、安全性以及透明度等服务指标,成为了用户衡量物流服务好坏的重要标准。
3)在追求更低成本与更高效率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应对一系列挑战。
为了满足用户的期望,并保持竞争优势,企业需采用诸如降低库存、自动化作业、减少作业人员、提升配送效率、确保产品品质以及降低退货率等策略。这些策略的最终归宿都是绿色物流。绿色物流的理念在于减少物流量、降低排放、减少废弃物、高效利用资源,致力于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极致简约目标。
以无效劳动为例,它是物流活动中最大的浪费来源。因此,减少无效劳动成为绿色物流的关键指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精准预测,以减少库存积压和不必要的流动,避免空载和逆流,从而在结构上优化劳动效率。同时,简化操作流程、删除无价值操作也是减少无效劳动的具体措施。物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AI等计算机技术,能够进一步增强业务预测的准确性,优化流程,从而有效地减少无效劳动。

在物流包装环节中,减少包装物是另一个关键措施。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减量方式之一。通过循环利用,企业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降低包装成本,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10次循环利用后,包装物可减少90%;若达到100次循环,则可减少高达99%的包装物。考虑到我国2023年产生的超过1320亿个包裹,且年增长率超过20%,包装物的循环利用对环保的贡献将极为显著。在配送方面,选择铁路或水路运输相较于公路更为环保节能,而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也能实现类似的效果,特别是氢能源汽车,其零排放特性使得环保效果更为突出。目前,我国已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这些环保措施。
170万辆载货汽车中,有超过80%仍采用石化能源,其碳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远超其他车辆类型,成为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同时,装载率与空驶率这两个关键指标,对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以及减少排放具有显著影响。

此外,立体储存和密集储存不仅有效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优化了产品储存环境,降低了人工需求和运营成本。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物流过程更加高效简约,这本身就是绿色物流的重要内涵。

深入分析这些措施,不难发现它们与绿色物流的契合度极高。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虽然人们往往热衷于技术本身,但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市场问题。无人化、柔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技术的进步,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升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未来物流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绿色物流所倡导的理念高度一致。当然,绿色物流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在评价物流先进性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我个人认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看其是否能够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影响,同时提升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些方面的综合表现,将决定一个物流系统是否真正符合绿色物流的要求。
2],适应性是评价物流系统先进性的关键性指标。
对于仓储系统而言,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适的选址至关重要。物流中心的选址会直接影响土地成本和运输半径,进而影响物流成本。在网络布局上,合理的选址显得尤为关键。

其次,适宜的储存规模也是不可或缺的。物流追求的是快速而有效的流动,库存虽然必要,但如何合理控制库存、缩短库存周期,从而提高资金周转率并减少对库房面积的需求,是减少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关键。在AI技术的助力下,库存优化有望进入新阶段,实现最少库存的目标。

此外,合适的作业效率同样重要。物流配送设计不应片面追求个别指标的极致,而应追求系统整体的平衡。作业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耗和设备寿命,因此“合适的”作业效率对于提升物流系统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同时,合理解决关键问题也是物流系统先进性的体现。例如,单元化问题、包装物回收问题、托盘共享问题、新能源汽车应用、光伏发电以及雨水收集等关键问题的妥善解决,将有助于提升物流中心的合理化水平。

另外,“合适的”劳动强度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在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合适的”劳动强度不仅是对人的尊重,更是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优化流程、减少无效环节,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劳动量和劳动强度,这是未来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

最后,高度信息化与适度自动化是物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虽然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化是发展方向,但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设计理念更注重高效与经济的平衡。高度信息化和适度自动化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实现物流系统的持续优化与提升。同时,“合适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也是评价物流系统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物流系统的建设与运营,旨在以高效且经济的方式,对产品、服务及相关信息进行从供应到消费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满足客户需求。在实施过程中,控制投资和运营成本,避免过度或重复投资,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以及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都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关键。

保持“合适”的先进性对物流系统而言至关重要。虽然高科技、智能化和无人化是物流发展的方向,但合适的先进性才是关键。从短期、中期到长期的发展视角来看,合理的资金节约、投资规划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物流系统建设的战略思维。

在配送环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设计“合适”的配送线路,以及采用“合适”的交接方式,都是影响物流效率和成本的重要因素。同时,物流系统的定制化需求也要求我们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业务需求,避免盲目投资和不合理的设计。

绿色物流的理念与物流先进性的目标紧密相连。通过科技手段优化流程、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及采用绿色能源减少排放等措施,都是绿色物流追求的目标。因此,绿色物流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更是物流发展的根本方向。
物流系统的终极追求,在于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且多变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纷纷致力于提供卓越服务,以赢得客户的青睐,进而脱颖而出。而绿色物流的提出,则站在了更为长远的视角:它致力于为人类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环保的生活环境,推动全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共同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绿色物流不仅引领着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更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所有物流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改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推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0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绿色仓储与配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不仅成功发布了国家标准《绿色仓储与配送要求及评估》(GB/T 41243-2022),还对众多国内物流企业在绿色仓库建设方面进行了标准化评价,为我国绿色物流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物流服务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占比重日益提升,绿色物流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繁荣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4.4%的物流份额,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比例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一比例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绿色仓储与配送涵盖的领域广泛,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清洁能源汽车的应用、多式联运的优化、雨水收集与利用、错峰作业等策略,都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潜力。同时,器具与包装物的循环利用,如采用可循环或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周转箱配送,以及逐步推进的托盘租赁和共享,都是环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物流技术的不断革新,如更合理的设计方案、更先进的仓储与配送技术,以及更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物流系统,都将为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空间利用率和效率、增强预测准确性,以及有效提升汽车装载率和降低空驶率等方面带来显著成效。这些技术的运用,将进一步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为地球环保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 评论列表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抢沙发吧~